Copyright © 陕西万穗良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万商云集|企业资质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589号
陕西发展有机农业的思考上篇
综述:
有机农业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陕西存在的问题:
发展现状
全球有机农业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2002年全球有机农地面积已达22,811,267ha,且还以每年15%的速度持续增长。有机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和再加工产品统称有机食品,据ITC统计,2002年全球仅欧洲、北美、日本和澳洲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为230亿—250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可达290—310美元,市场前景相当乐观。我国有机农业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也形成了**的规模,据不**统计,2003年我国生产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总额为13.5亿元,出口额为1.3亿美元,**销售额近3亿人民币,有机产品(包括有机食品和其它产品)已有20大类,250—300个品种,产品覆盖农、林、畜、渔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各个方面。我国绝大多数有机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地区,从数量和面积分析,东北三省**;从产品加工和质量控制方面分析,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江苏等东部省份占有优势。一些省份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有机农业基础,并成立了有机食品协会,有机农业已经迅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陕西有机农业发展才有2—3年时间,处于开始起步阶段,从事有机生产的基地和企业还很少,目前,**开始进行有机转换和有机生产的基地和企业有十几家,其中已获得有机认证的有七八家,产品以外销为主,这些基地和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已经意识到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性,积极的参与进来,并不同程度地取得了初步成效。还有一部分对市场信息反应灵敏的企业和基地,已经将有机农业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准备开始实施转换。陕西的有机农业目前以有机茶生产居多,其它农业领域还很少,有机农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化程度低,发展中普遍存在资金困难,生产技术有待提高,同有机农业发达的省份相比无论从有机生产基地和企业数量,有机认证的产品种类,生产规模,管理和产业化程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机食品市场占有率很低,与陕西农业大省的农业产业发展很不协调。总体来说,虽然已经有一部分企业积极开始有机农业生产,但是陕西有机农业的发展速度还很缓慢,发展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陕西有机农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提高陕西食品(包括农产品)的竞争力,把陕西的农业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在**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促进陕西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足,缺乏认识
由于陕西有机农业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对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不了解,参与也就无从谈起;部分企业、基地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有**的了解,但也存在认识不足,生产标准掌握不够;一些进行有机生产的企业、基地只是被动接受有机生产和认证标准,没有把握有机农业生产实质,使有机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不高。不仅是生产基地和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多没有足够认识,更不要说农民和消费者了,发展有机农业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认识不足是制约陕西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政府引导扶持不足
常规农田改作有机农田后,通常要有2~3年的转换期,开始转换后,必须按有机农业的要求从事有机生产,禁止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等农用化学品,而良性的有机生产体系还没形成,农作物产量会有**程度下降,转换期内的农产品也不能作为有机食品出售,享受不到有机食品的优惠价格;同时要支付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费用,而有机农业的效益只会在未来几年后才能显现出来,经济效益不明显,会使企业动态这转困难,积极性而政府对此没有相应经济扶持与政策倾斜,出口也享受不到优惠,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民利益将受到影响,有机食品的生产也受到影响。如果政府能把有机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一种环保产业加以扶持,同时鼓励在有机农业领域的研究投入,必能**地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三、产业化程度低
我省有机产业起步迟,发展缓慢,潜在的可合作的贸易公司少。有机农业需要有前期的成本投入,往往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农户经营模式,不能保证产品的技术要求,,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因此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吸取东部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开展“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而由于在边远地区搞开发会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农民很难保证产品的技术要求,因此,外部的贸易公司或投资商对于这方面的投资**谨慎,这样就要求统一布局规划,形成大规模的有机农业基地,以吸引贸易公司与投资商,促进陕西有机产业发展。
四、**技术力量薄弱
陕西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和前景
1、发展有机农业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加入WTO后需培育外向型经济可迫使企业向此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问题、三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
2、发展有机农业带来的效益问题
陕西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
陕西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有着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基础,都有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特别是有机特色农业的相对优势。
1、资源环境条件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靠北。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合3.08亿亩。在**自然系统中,处于青藏高原以东,东部湿润区以西,蒙古高原之南,亚热带之北,形成了**少有的南北兼有,东西过渡的气候资源特点和农业特点。自然环境复杂,生态条件多样,生物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六盘山支脉和秦岭山脉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从北到南有温带草原地带、森林草原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南北差别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仅野生植物就居我国北方诸省(区)前列。因此,发展陕西有机特色农业有其独特环境条件和物种资源。
农业资源 由于陕西省有着丰富、独特的生态环境因素,致使陕西的农业资源具有与其它省(区)相比所没有的独特性,且丰富多样。
①生物资源丰富。与北方邻近各省区比较, 陕西植物和植被资源均属于优势,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各类生态的自然植被、次生植被及人工植被发育较典型。宜林面积1171.4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88%。其中林地83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1%。林木蓄积量3.21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白皮松、马尾松、柏类、栎类、桦类、杨类、刺槐、泡桐等。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兽类动物约140种,约占**陆栖哺乳动物总数的30%;鸟类360种,约占**鸟类资源的30%;两栖爬行动物60多种,占**13%;鱼类164种,占**20%;其它珍贵动物27种,占**20%。**珍稀动物朱鬟 、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华南虎等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小熊猫、金猫、大天鹅等12种鸟兽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饲养动物有猪、马、牛、羊、驴、骡、骆驼、鸡、兔、鸭、鹅等。秦川牛、关中驴、佳米驴都是优良畜种,奶山羊数量居**之首。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麦、高粱、麻类、薯类等。**年开采量在5000公斤以上的经济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生漆资源和产量居****位,核桃居第二位,桐油居第六位,木耳、茶叶、辣椒干、大蒜等畅销**外。中草药近1000种,名贵药材有杜仲、黄连、天麻等;淀粉及糖类植物225种,油脂植物305种,芳香植物340种。**草地面积353.5以顷,其中人工草场23.9万公顷,为发展有机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优势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中有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动物等700多种, 南北分布差异大, 动物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明显。其中秦巴山地是陕西省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是一个物种多样的天然植物园,有多种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秦巴山区和陕北高原生态类型多样, 生物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特色资源都生活或生长在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易转换为有机特色产品。
②水资源。**水资源总量455亿立方米, 人均、耕地/亩占有水量仅为**平均水平的52%左右, 属贫水省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河水含沙量大。 陕南土地面积占**的1/3, 而水资源量占70%多, 关中和陕北地区面积占**的2/3, 但水资源量不足30%。 源于秦岭的汉江, 从洋县至白河段的476公里干流落差达295米,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51万千瓦, 依据汉江上游地形特点, 可建7个梯级电站,现已建成两个。其余5个梯级电站也处于积极筹备和前期建设工作之中。随着汉江的梯级开发, 可进一步缓解调峰矛盾, 增加电力后劲, 为陕西有机特色农产品加工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对汉江防洪和改善航运条件以及农业灌溉发挥重要作用。
③土地资源。**每万人拥有土地量为57.5平方公里, 略高于**平均水平。尚有可垦荒地38.2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84.5万公顷。每万人有107公顷可垦荒地及517公顷未利用土地。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 **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10%, 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土地以农业用地为主, **大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7%左右。人均土地面积居**第九位, 大部分土地质量不高, 但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④气候资源。区域差异明显,陕南水热条件优越, 光照不足;关中光照和水热条件居中;陕北光照充足, 水热资源不足。**冬季气候以纬向分布为主, 南北差异明显, 夏季气温南北差异明显减少;全年大于、等于10℃积温的有效性南优于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受季风影响, 气候多变, 灾害较多。
⑤林草资源。秦岭和巴山两大地区是陕西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共有林地面积4900多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0%左右。其中秦岭林区占**森林面积的54%, 是****的林区,主要为次生林, 森林覆盖率45%以上, 平均每亩林木蓄积量4.8立方米;巴山林区占**森林面积的17%, 森林覆盖率26%, 平均每亩林木蓄积量为38立方米, 多为次生林, 也有少量原始森林。
秦巴山区草场资源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 共有草场2520多万亩, 占**草场30.87%,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2277万亩, 其中已被利用的1488万亩。
⑥人力资源。陕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为24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7.7%,为我省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⑦科技力量及人才资源。陕西依托我省业已形成的农业技术力量,特别是杨凌农业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一科技平台和人才资源优势。经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余年的工作,陕西农业研究无论在生态环境治理,还是有机农业理论准备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贮备。如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和保持、高效生物肥的研制与开发、土壤健康及其管理、流行性病虫害生物防治、产品贮藏与保鲜加工等方面,另外许多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传统生产及管理技术和经验,通过结合现代科技技术与传统经验,**可以保证陕西有机特色农业有机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发展有机特色农业潜力巨大。
⑧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作为发展有机特色农业的特殊资源,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杨凌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是经国家有机食品认可委员会授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西部地区**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的专业机构。该中心**按照**先进的认证机构模式运作。中心主要业务:受理有机认证申请,执行有机检查和认证,颁发有机生产/加工证书;开展**外有机农业信息交流和合作;为政府提供有机产业发展和管理决策的支持;进行有机生产、加工的培训,以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陕西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
其目标是发展西部有机农业产业,服务西部有机生产企业,搭建西部农业外贸平台,推动西部有机产品的**贸易。杨凌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机构设置在陕西的杨凌,有利于陕西有机特色农业的发展。
2、社会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9.1%的速度增长,1999年达到1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3.4倍,提前五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生产总值20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产业增加值303.79亿元,增长4.2%,**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9%;第二产业增加值925.78亿元,增长12.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5%;第三产业增加值806.39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6%。 人均**生产总值5523元,比上年增长9.3%。
陕西是中国农业生产区之一,有耕地352万公顷,草地457万公顷。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业年均增长5.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多种经营发展较快,已建成商品粮油、棉花、烤烟、果品、奶山羊、秦川牛、蚕茧、茶叶、商品羊、毛绒等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果园面积达100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发展到700万亩,总产量达230万吨,居**第二位。猕猴桃面积20万亩,产量占**一半。
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调整提高中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态势,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新的农业结构调整开始实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也得到了广泛认识和实施。以果业、畜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发展,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到2002年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09.0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984.6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44.02亿元,实现35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我省农业产业化项目也取得可喜进展:**10个示范县优果工程建设示范园2.2万亩,优果率达80%,高效设施农业已发展到58万亩,年平均亩产值9000元,总产值53亿元。红枣种值面积115.8万亩,挂果面积达60万亩,产量达8000万公斤,产值3.5亿元,利税可达1000万元,建成加工企业67个。
畜牧业发展形势良好。“秦川肉牛”和奶畜生产产业化进程加快,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能力、产出水平提高。“布尔肉羊”、特种养殖发展迅速,主要畜禽存、出栏、畜产品产量增加。
建立秦川肉牛示范养殖场和加工企业10个,累计出栏和加工肉牛3.6万头,新增存栏牛13万头左右。农林牧良种产业化初具规模,为农村提供各类作物良种2000多万公斤,苗木1000多万株、种畜300多头(只),种禽1000多只。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5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752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6%,其中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6%。
综上所述,坚实的国民经济基础、多元化的农村经济结构,为我省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1.发展潜力
陕西有机特色农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发育程度都还很低,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望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将成为我省一个新型支柱产业。
首先从市场份额看,有机特色农业产品目前在**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现有的有机认证产品都是面向**市场的。据国外人士预测,有机农产品类全球销售额在今后10年内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按此发展速度,我们陕西省有机特色农产品在未来10年内也有望达到0.5-1%的市场份额。因此从总量上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从资源和地域优势上讲,陕西特色种植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质好,质量高,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陕西的广大地区,特别是陕南、陕北虽然也是我省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地带,但这些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已经形成了关中的粮、棉、油、果、蔬菜基地,陕南的蚕、茶、药、菌及其他林特产品基地,陕北的烟、果、羊、薯、枣类基地,基本覆盖了各地的产业优势。这些优势产业都是**开发有机农产品高价值的地方资源。陕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又为陕西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如陕北的豆类、杂粮、红枣,陕南的野生山野菜及人工培育蘑菇、茶叶、木耳、香菇、谷类,中草药、经济树种(如杜仲等)、核果类、新鲜蔬菜等都有众多的品种资源,陕西的许多地方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这些生物资源往往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和保健作用,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三是从技术来源讲,陕西依托我省业已形成的农业技术力量,特别是杨凌农业示范区这个科技平台,充分发挥农业高新科技及其产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快我省有机农业发展步伐,农业科学技术为陕西农业产业化发挥更大推动作用,经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余年的工作,陕西农业研究无论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农业理论准备,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还是产品产后加工贮藏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贮备,如地方特色品种(豆类、特色蔬菜)的选育、生物防治技术及产品(Bt及植物类农药)、生物肥料快速堆腐及生产、节水技术、就地保鲜等,一些新技术不断产生和推动,为我省有机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许多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传统生产及管理技术和经验,如蘑菇栽培,混农林业、林草结合、旱地耕作等。通过结合现代科技技术与传统经验,**可以保证陕西有机特色农业有机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发展有机特色农业潜力巨大。
2.市场前景
近十年来,随着市场对有机农业的认可,以及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增加,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上升较快,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丹麦等,市场份额达到了2-3%,预计在今后十年时间有望达到10-15%的份额。据了解:世界有机食品的零售价格一般比普通食品高20%-40%,在欧洲有机食品的零售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出50% 甚至更高;英国有机食品贸易商预测,今后10年间,有机食品世界市场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美国有机食品销售已从1980年的7800万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45亿美元,每年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高达20% 以上;德国有机食品年销售额大约为15亿马克;韩国有机食品销售量每年以40% 的速度递增;日本1996年有机食品的**市场销售额为1945亿日元,到1999年已达到3000亿日元,近几年日本对我国进口的农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公司只进口有机食品以满足市场上对有机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市场,1978年以来,随着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人大幅度提高,我国人民以温饱为中心的必需品消费阶段已经结束。取而代之,新的食品消费特征将不可阻挡地出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这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后,国民的消费观念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对食品的需求不仅仅是结构的多样性,而且日益注重食品的质量,尤其是关注食品的安全保障。据1997年统计,**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已达120万公顷,年销售额达240亿元,因此,有机食品将会在国民的食品消费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我省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机特色农产品产量、种类都还很少,基本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从**有机食品认证看,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向日葵籽、南瓜籽、八角、中药材等上百个品种,其中很多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额已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1999年的1500万美元,产值约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销售额约40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专家预测,今后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40%左右。综合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需求趋势以及未来**市场的逐步成长,加上陕西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我省中北部地域辽阔,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已有**的基础。同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为发展陕西有机特色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未来每年按1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计算,如果我省所占市场份额能提高到0.5%,那么出口额就会到5亿美元。陕西的有机特色农业农产品发展无疑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是生产有机特色农产品**潜力的地区之一。
陕西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
发展有机农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传统和特色农业产业条件)
根据有机特色农业布局的原则,结合陕西省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有机食品的市场情况,对陕西省主要优势有机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如下布局:
以延安清涧为中心的有机红枣产业;
陕北的有机羊、有机杂粮产业;
渭北高原的有机苹果产业;
大荔的有机花生产业;
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市郊的有机观光农业产业;
岐山、凤翔和兴平的有机线椒产业;
渭河南岸、秦岭北麓的有机猕猴桃产业;
凤县、韩城的有机花椒产业;
蔡家城、武功、兴平的有机大蒜产业;
陇县、麟游、千阳的有机畜牧产业;
太白县的有机蔬菜产业;
略阳的有机杜仲产业;
陕南的有机土特产(木耳、食用菌等)产业;
汉中的有机荼产业;
商洛的有机中药材产业等。
发展有机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的经济能力、交通运输)
发展有机农业的技术条件(传统农业技术基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力量、绿色农业经验)
发展有机农业的人力资源条件(农村富余劳动力)
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有机食品陕西有机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没有形成规模,但随着杨凌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成立,也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部分企业正在认证或申请认证。杨凌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正在为陕西略阳杜仲研究开发中心与略阳安山茶业有限公司进行1800亩,有机杜仲基地进行认证;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